有这样一位教师,她用智慧和热情在学生心中种下创意之花,带领学生在设计的赛场上披荆斩棘,在红点奖、IF奖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、互联网+、挑战杯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共计100项省级以上奖励;她让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地生根、抽枝展叶,曾主持4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,主讲的《人机工程学》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,并荣获省级示范课堂1项,省级优秀教学案例1项,出版教材2部,出版专著1部。她,就是永利官网艺术设计学院的张春红教授。近日,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、广东省教育厅发布2025年南粤优秀教师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,张春红荣获“南粤优秀教师”称号。此次获评,是对她多年来深耕教学一线、秉持创新教育理念、潜心培育时代人才等突出贡献的高度认可,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又一有力体现。
2007年,四川大学人机与环境工程(工业设计)专业硕士毕业的张春红来到了yl6809永利官网。初入职场,张春红深知 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 的分量,想尽办法尽快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,努力丰富自身才干,提升教学质量。为了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设计学这门学科,她决心作出一些有别于原有教学模式的新尝试。
点燃兴趣,创意实践打破“纸上谈兵”
在张春红看来,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。在她的成长过程中,不少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她,也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——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,还要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方法。
“我觉得作为教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对其所学有兴趣。”张春红表示。得益于设计师的身份,她总能精确把握学生的喜好,把准教学的“脉搏”,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。
在学校“2025届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大学四年最满意课程”《人机工程学》的课堂上,张春红总能把枯燥的专业知识变成妙趣横生的体验。她会带着学生用橡皮泥捏出自己最舒服的握笔姿势,找到每个人不同“人体数据”,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人体工学知识。她还注重带领学生“走出教室、走进现场”,会带学生去家具馆实地拆解家具结构,将木材一点点地去打磨、拨开、切割,让学生在“拆家具”“做木工” 的玩乐式体验中了解木作工艺,以“玩中学”的方式让大家有所收获。
(张春红老师在课堂上)
在她新开设的《概念设计》课上,张春红从不把 AI 绘画当作 “偷懒工具”,而是将其打造成点燃学生创意火花的 “灵感引擎”。她允许学生借助AI辅助生成设计初稿,但必须手动修改,直至AI率低于40%。在她看来,AI是一种辅助工具,学生可以在运用他的过程中锻炼设计思维,运用专业知识去甄别AI产出的优劣势,用设计逻辑完善方案的漏洞,推动实现“知识从书本到实践”。基于这一理念,她会在课堂上耐心指导学生如何更好驾驭Midjourney、Stable Diffusion以及在线的liblib等AI绘画工具,为学生的设计创作插上高效的翅膀。最终,同学们积极将《概念设计》课程作品投递至2025年第13届未来设计师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(NCDA),并取得了优异成绩:共斩获20项省级奖项(包括5项一等奖、4项二等奖和11项三等奖),以及4项国家级奖项(含1项一等奖、1项二等奖和2项三等奖)。
以人为本,赋予教育“人”的温度
在张春红的课堂上,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学生和她一起推翻“标准答案”,进行反传统的教学模式,探索设计的无限可能。“真正的设计,始于忘记理论,回归身体本能。”这一教学观念贯穿于她的教学始终。艺术设计学院22级产品设计B班的徐梓袁同学分享道,“在家具课上,春红老师让我们蹲在地上,用不同高度的纸箱当临时茶几,边喝茶边记录手肘角度。她说茶几不是装饰品,是要服务人的肢体语言的。最后我们实际测出的最佳高度,比教科书推荐值低了3cm!”
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学生使用的产品设计教材,张春红便身体力行,自己编写教材,反复修改,采用案例式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每一件设计是如何从无到有,一步步设计来的。虽然编写的过程极度耗费心力,但在张春红看来,当学生捧着凝结着实践温度的教材,于案例批注里捕捉到 “设计要回应真实需求” 的微光时,所有付出都化作了值得。
(张春红老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)
私下里,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“红姐”,她会主动邀请学生与她一起参加最新的设计展、安利好用的软件、分享学习的课程、一起搭她的便车去比赛现场。从专业视野的拓展到实践机会的护航,她将 “以学生为中心” 的理念,化作了日常相处中每一个温暖而具体的行动注脚。
在做中学,“育人”与“创新”双轨并行
“负责、专业、热情、大气、果断、学生爱戴,同事认可”,这些都是艺术设计学院刘艳霞老师对张春红的评价。100项省级以上竞赛奖的背后,藏着她独有的“育人密码”。
(张春红老师在2022中山市工业设计大赛启动仪式上作为获奖代表发言)
张春红指导学生参加大广赛时,面对学生们平面设计技能薄弱的短板,她会鼓励学生在思维上去赢别人,以创新思维补短板,这种方法也使得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艺术设计学院22级产品设计B班的周江毅回忆,自己曾设计一款智能注射器,一开始总是表现的很复杂冗余,不知如何修改。他将作品拿给老师看,她看了之后直接用几个问题让自己豁然开朗。“这个东西最大的创新点是什么?”“如果我是评委,怎么让我一眼就选择你的作品?” “这两句话让我深深的意识到了,我的核心价值被其他复杂的设计淹没了,后来我直接大刀阔斧砍掉了零碎的功能,完善了我的作品。”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,总是精确点破学生的设计瓶颈,用三言两语点破专业盲区,让他们深刻意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。
(张春红老师指导的部分学生获奖作品)
多次指导竞赛的经验让张春红对学科竞赛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。在她看来,参加竞赛可以让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表达得到提升,同时对于学生的心理也是一个很好的一个锻炼,学生能够不断在期盼、失望中成长,并收获比赛经验、锻炼团队合作能力。
对于如何培养创新思维,张春红认为,“创新大多来源于生活,要热爱生活,多留意周围,多走走多看看,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与细节。”这也是张春红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。在她心中,最好的设计课从来不在教室里,而存在于每一刻热爱生活的点滴,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、随手递来的一个物品,都可能成为叩开设计之门的钥匙。
(张春红老师参加广州国际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)
从课堂到赛场,从图纸到生活,张春红用“做中学”的磨砺、“赛中练”的拼劲、“生活悟”的温度,构建了独树一帜的育人坐标系。在这片充满温度的育人沃土上,她播下的不仅是设计的种子,更是对世界的好奇、对生活的热爱——这些种子终将破土而出,长成支撑未来的栋梁。
文:陈美艳 幸美琪 刘韵 蔡可昕
图:受访者提供
编辑:刘温馨